东营一分场一队盐业遗址发掘现场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_研究_考古_山东省
戳上方蓝字 关注东营文旅
2025年6月21日至22日,东营一分场一队盐业遗址发掘现场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与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会和东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与会专家有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师生以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黄骅市博物馆、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考古机构研究人员。
21日下午,与会专家一行赴农高盐业公司所属现代盐田进行学术考察。盐场技术人员详细阐述了现代制盐工艺的流程要点,引导专家团队实地考察了地下卤水提取、阶梯式制卤、结晶成盐及成品盐收集等全套核心生产环节。
考察现代盐田
22日上午,专家们前往盐业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进行考察,听取了现场负责人的工作汇报,系统考察了已揭露的各类遗迹现象与出土遗物,重点对遗址发掘方法、分期与年代判定、遗迹结构及功能属性判定依据、遗迹间叠压打破与共存关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现场讨论,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剩余67%考察发掘现场
参观活动结束后,随即进入室内研讨环节,执行领队详细汇报了该遗址的发掘成果。该遗址现存面积约8.9万平方米,为考古前置配合性发掘项目,发掘区集中在遗址中部和东部区域。经2024和2025年度的工作,揭露总面积约1.14万平方米,完整揭露出一处元代制盐作坊。该制盐作坊包括卤水井、输卤沟、摊场、淋卤坑、储卤坑、盐灶、车辙等遗迹,呈现出从取卤、制卤到煎卤成盐的全套生产流程。出土了石碾、陶支具、铁块、蜃灰、钙结核、木器等与制盐活动密切相关的遗物。遗址还出土少量龙泉窑、淄博窑系瓷碗、瓷盆等生活用瓷,以及少量双耳陶罐、陶碗等。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可将遗址划分为早晚两期。
室内研讨
汇报环节结束后,与会专家及领导依次发表意见,对此次考古发掘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专家指出,历经两个年度的系统发掘,该遗址揭露面积大、布局结构明晰,系统反映了制盐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为深入研究元代盐业生产组织模式、技术工艺及运输体系提供了新的材料。另外,下一步工作应进一步深化盐业考古专项研究,采用聚落考古学思维,系统整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材料,从单一遗址制盐工艺考证,推进到古代制盐聚落与社会研究。综合运用植物、动物、化学、地质学、环境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对各类堆积单位分析其元素形成与组成原因,为遗迹属性与功能判定、年代框架建立、工艺流程复原、环境变迁与盐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等核心问题提供确凿的科学依据。同时结合区域规划需求,科学制定遗址保护方案,统筹协调考古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发布于:北京市